冠狀病毒究竟是什麼?有科學家稱它為「蛋白質包住的惡夢」,因為它只是一丁點有基因的蛋白質,體積奇細,比細菌細小一百倍,幾百兆億的病毒都填不滿一個針孔,它既不是活著的生物,也不完全是行屍,漂浮在原子領域與動物世界之間,只要能搭上一個主人翁,就可鬼上身一樣佔領這個主人的細胞,然後不斷複製自己。由於病從口入(也從眼和鼻入),它首先登陸喉嚨,健康的免疫系統會馬上出兵,指揮T-細胞消滅病毒,如果這道防線守不住,這外敵就會殺入支氣管和肺,阻滯呼吸和氧氣的輸送,令肺積水,壞細胞橫屍遍野,白血球湧入亂打一通反而加速肺炎。一個人抵抗力太弱,終日虎視眈眈的細菌也會乘機趁火打劫,直至呼吸道全軍覆沒。
病毒是從那裏來的?人類早在十九世紀先發現了細菌,知道它們是導致肺結核和霍亂的微生物,但也意味到它們不是水痘、麻疹、感冒這些其他病症的元兇。細菌微生物是可被特製的過濾器捕捉的,但由於病毒體積小很多,當時顯微鏡也看不見,怎樣也捕捉不了,只知道有一種犀利、有毒、潺潺的東西依附著並殘害某些植物。到了1930年代,發明了電子顯微鏡後才看到病毒的樣子和結構,之後的近百年,科學家認證了兩千多個病毒,包括肝炎病毒、感冒、普通傷風乃至愛滋病毒。但時至今日,我們還是沒法知道病毒是怎樣來的,因為它們並不留下任何化石的痕跡,但不可置疑的就是,只要有生命的地方,就會有病毒。
怎樣去對付冠狀病毒呢?全球都在致力找出或發明解藥,但未有定論,所以大部分醫生都只能提供「支援護理」:必理痛類消炎止痛藥、水分補充、氧氣、抗生素用來治療繼發感染,以及有需要時動用插喉呼吸器。成功與否的關鍵始終還是免疫系統能否被扶持起來,再次正常運作,消滅在發病之前一直都能戰勝的細菌與病毒。
很多著重整體醫學(holistic medicine)的醫生、學者或自然療法從業員都認為,防疫保健需要確保體內有足夠的維他命C與D、鋅、鎂與益生菌;要有足夠睡眠與運動;食糧要低糖、少精煉澱粉質及加工食物;防止染上糖尿、心臟病或肥胖症等長期病患而成為高危一族。